查看原文
其他

扬帆起航-“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市场格局下的中资保险国际化之路

明公子 明公子说保 2022-08-05


文 | 明公子

明公子说保 原创出品


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催生跨国经营风险规避需求,从而带来保险国际化。
 
中国拥有14亿消费者,且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但是保险普及率却不及5%,甚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2020年中国保费收入预计达到4.5万亿人民币。同时中国加大保险开放力度: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外资股比限制。潜力巨大的蓝海,引来外资争抢中国保险市场“开放红利”。
 
复兴的中国更开放。一带一路战略、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日韩自贸区的推进,为我国保险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基本动力。
 
一方面是引进来,一方面是走出去,国际化浪潮中的中资保险公司表现如何呢?

中国保险“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市场格局初现
 
起源于西方的保险业,它的未来可能绽放在东方。瑞士再保险研究所(Swiss Re Institute)称,10年内,中国将占全球保险费的20%,20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同时,中国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2020年1月1日,放宽合资寿险外资股比至100%。
 
高速增长和更加开放的中国保险市场吸引外资巨头抢滩,“引进来”外资保险主动出击。
 
2020年1月17日,作为全球保险行业屈指可数的“百年老店”、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的安联集团,独资设立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正式亮相上海,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
 
2020年6月19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改建为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名称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37.77亿元。友邦保险“分改子”获批意味着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正式诞生。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末,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内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131家代表处和1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1.28万亿元。
 
外资保险“引进来”已形成规模。
 
中国经济体量增长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加码,加之“引进来”政策的带动,中资保险尝试积极“走出去”。
 
2020年6月17日,总部位于国家金融开放中心上海的中国太保,在上交所以“云发行”的形式敲钟,宣告其正式于伦交所挂牌上市,并于6月22日(伦敦时间)正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至此,中国太保成为国内首家发行GDR、首家A+H+G上市(上海、香港、伦敦)的保险机构。
 
2020年6月22日,银保监会同意君正集团、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将持有的华泰保险集团4.72亿股股份、1.43亿股股份转让给安达天平再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安达天平)。一旦上述股权变更全部完成,“安达系”对华泰保险集团的持股比例将达46.2%,华泰保险集团将由中资保险集团转变为外资保险集团,成为国内首例“中转外”保险集团。
 
截至2018年7月末,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约774亿美元,折合约5100亿元人民币。而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6月,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贸易,尤其是跟第三国家打交道,保险规避风险必不可少。需求巨大,为中资企业出海保驾护航,中资险企国际化“走出去”正当时。


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进程加快

保险国际化是指全球保险业向一体化融合,真正的保险国际化,不仅仅是保险资本的引入、输出和对外投资,还包括保险业务、保险服务、保险技术、保险人才等的国际化。
 
从1992年9月,美国友邦在成立上海分公司,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第一家外国公司,并带来至今仍为主要销售模式的保险代理人的营销方式,已过去接近30年。中资保险的国际化之路也越走越宽。
 
1980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伦敦联络处成立,这是中资保险公司走出国门的首次亮相。
 
2000年6月,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大陆之外上市的中资保险公司。
 
2013年7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2.6亿英镑收购伦敦地标劳埃德大厦,这是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海外不动产的首例。
 
2013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整体上市,宣告国内首家中资保险集团大陆之外整体上市。
 
2014年5月,复星集团收购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旗下Fidelidade, Multicare及Cares各80%股本及投票权,这是中国企业收购和控股境外保险公司的第一个项目。
 
………..
 
从数量上来看,1980年-2011年,迈出实质性国际化步伐的中资保险机构共12家,国际化事件共计35件。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显示,2004年至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5%,交易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同时国际化区位的选择也多元化。2012年前,港澳、新加坡等地是中资保险机构尝试“走出去”的主要阵地;2012年后,则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延伸;近年来,美国对话政策波动所导致的中美经济脱钩,则使中资保险公司向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进军。
 
此外,国际化的形式也多样化。将保费收入以保险资产投资的形式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是险资出海的常用方式。像前文提到的中国平安收购伦敦地标事件。同时,安邦、平安等保险集团也开始关注银行、证券、租赁等非传统保险业务牌照的优质海外机构,进一步提高跨国综合化服务经营的能力。
 
然而这其实还只是保险国际化的初级形式。保险业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国际化,是保险承保业务和保险产品品牌的国际化,表现为通过分支机构从母国以外的市场自主吸收保费,输出母公司的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欧美一些全球性保险公司实现了这一目标,但中资的保险企业还没有任何一家实现这一目标。

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水平偏低

 

2006—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保险国际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KNOEMA)
 
保险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的年度保险出口额占世界保险出口总额的比率。通过对比对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发展中国家,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保险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3%-4%左右,稍微高于印度,而欧盟、美国等保险发达国家和地区超过10%,差距较大。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的增幅很显著, 从2006年的0.69%逐步上升至2015年的4.08%。而英国出现明显下降,德国、法国波动较多。
 

2006—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保险贸易竞争力指数(数据来源:KNOEMA)

贸易竞争力(TC)指数,能够反映一国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保险贸易竞争力指数指一国的年度保险净出口额占该国保险进出口总额的比率。当TC指数大于零时,表示该国保险服务贸易具有比较优势。根据上图发现,英、德具有较强的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法国TC指数在正负间波动。中国的TC指数整体处于印度和美国之下,但差距呈现明显缩小趋势,显示我国保险未来国际化趋势向好。
 

中国主要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
 
2017年3月,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保险企业国际化研究报告。保险显示,中国太平、中国平安和复星集团分别排名中国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前三甲。中国太平以13家境外分支机构数量摘得头筹,且其经营地点遍布港澳、美日英、新加坡和印尼等。但是相比国际上市保险巨头安盛和保诚,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指数仅为他们的1/3左右,不及日生命保险公司。
 
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水平偏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我国保险业在海外开展业务,还主要限于伴随企业“走出去”提供承保服务,未来应当着力于建设全球化、多元化的服务网络,将服务对象扩大到不同国家的企业和民众,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驾护航。
 
我国保险业海外开展业务的基础虽小,但是增长迅速。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1-5月,保险服务出口增长率高达15.6%,势头喜人。

作为刚刚扬帆起航的中资保险公司,在耕耘好国内市场,布局海外的路上,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把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截止目前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给我国保险业走出去带来广阔的服务空间。
 
二是理性采用并购手段扩大规模。目前中国保险资产境外投资占比只有2%左右,保险资金的境外配置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面对新兴市场,尤其是欧美老牌的保险发源地或是社会情况比较复杂的非洲国家,并购尤其需要考虑当地实际,保持理性。

 

(全文完)


至此,明公子顺便推荐一下曾经读过的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一部经济学著作《世界是平的》,送给那些踏上保险国际化之路的中国险企。



往期精品文章:

“守护百分百”逆势上扬, 平安以硬核产品力抢占行业科技转型的“C位”

不会做直播的段子手,不是一个好的保险代理人

保险科技的赛车道,众安保险的样本启示

首款“地摊保险”趁热出炉,微保此举意欲何为?

平均在职1.57年,拿什么来挽留你?我的保险代理人

78%的保险消费者来自“已婚已育”家庭,这样买保险太不划算了


独家原创视角,
解读保险行业新时代、新生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